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工农业的飞速发展,近几年,土壤污染问题日益突出,污染土壤的监测和修复得到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在治理和监测土壤污染这个问题上,除了传统的物理和化学方法之外,人们也在大力寻找新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希望使发展与环境保护二者相协调。随着污染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发展,其基本原理在自然科学多个领域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由此应用污染生态学和恢复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土壤污染问题也越来越被人们重视。
很多人都在关心土壤污染修复将有怎样的发展趋势。
1.发展多种方法联合的综合技术
土壤中污染物种类多,类型复杂,污染程度差异大,不同地域的土壤类型也各不相同,土壤组成、结构、性质等的空间分异明显,而且修复后土壤再利用方式的空间规划要求也不尽相同。这使得单一的修复技术往往很难实现修复目标。发展协同联合的综合修复模式必然成为场地和农田土壤污染修复的研究方向。如开展不同修复植物的组合修复、功能菌与超积累植物的联合修复、真菌-植物联合修复、土壤动物-植物-微生物组合修复、物理强化植物修复、化学强化植物修复、生物强化蒸汽浸提修复、光催化纳米材料修复等。
2.多类型的原位修复技术的发展
异位修复虽然修复效果较好,而且便于监测,但其昂贵的成本和对污染场地结构的破坏性,越来越引起人们的注意。另外,异位修复很难治理深层土壤及地下水均受污染的场地,也难以针对建筑物下面的污染土壤或紧靠重要建筑物的污染场地开展修复。原位蒸汽浸提技术、原位固定-稳定化技术、原位生物修复技术等原位土壤修复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
3.基于设备化的快速场地修复技术研发
土壤修复工作的开展依赖于修复设备和监测设备的支撑,设备化的快速场地修复技术是土壤修复走向市场化和产业化的基础。特别是对于诸如城市工矿企业等搬迁遗留场地、工业园区改造项目等特殊地理位置和特殊再利用目标土壤的修复,需要能够快速、有效地完成修复工作,开发与应用基于设备化的场地污染土壤的快速修复技术是一种发展趋势。